红色湘土上的精神追寻:参谒毛主席、彭德怀、陈赓、谭政故居
2025-07-01
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
踏上湖南这片浸润着深厚革命底蕴的土地,就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。毛主席、彭德怀、陈赓、谭政,这些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,他们从湖南的山水间走出,以坚定的信仰、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,为国家独立、民族解放建立不朽功勋。而他们的故居,宛如一座座精神丰碑,静静伫立,无声诉说往昔的峥嵘。
韶山冲,伟人的摇篮 —— 毛主席故居
踏入韶山冲,微风轻拂,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历史的气息。毛主席故居坐落于这片山水环绕之处,土木结构的农舍呈 “凹” 字形,青瓦泥墙,质朴而庄重。屋前,两口池塘波光粼粼,塘水清澈,仿佛映照出毛主席年少时在此嬉戏、劳作的身影。1893 年,毛主席诞生于此,此后的十七载春秋,他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光。故居内,陈列着毛主席父母的卧室、他的书房兼卧室,还有那见证历史的阁楼 ——1925 年,毛主席偕夫人杨开慧回乡,在这里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,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
1925 年的韶山,社会动荡,民不聊生。毛主席回到家乡,以 “养病” 为名,深入田间地头,与乡亲们促膝长谈,了解他们的疾苦。白天,他穿梭在村落间,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;夜晚,在故居的阁楼上,他挑灯夜战,秘密组织农运活动。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中共韶山支部诞生了,毛福轩担任支部书记,带领韶山人民走上了革命道路。此后,韶山的农民运动如星星之火,渐成燎原之势,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站在故居前,遥想毛主席从这里出发,踏上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,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崇敬与感慨。他从韶山冲的农家少年,成长为带领中国人民 “站起来” 的领袖,这一路的艰辛与坚定,令人动容。
乌石峰下,“彭大将军” 的足迹 —— 彭德怀故居
离开韶山,奔赴湘潭县乌石镇。乌石峰巍峨耸立,仿佛一位忠诚的卫士,守护着这片土地。彭德怀故居就坐落在乌石峰下,粉墙青瓦,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。这座故居建于 1925 - 1927 年间,是彭德怀用在湘军担任连长、营长时的薪金,由胞弟金华、荣华所建,又名 “三华堂”。
步入故居堂屋,正中悬挂着彭德怀元帅身着元帅服的巨幅彩照,他目光坚定,神情威严,透露出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。两旁墙上陈列着他的生平主要活动年表,从早年投身湘军,到平江起义,再到指挥百团大战、抗美援朝,每一段经历都写满了传奇。东横堂屋的墙壁上,悬挂着他弟弟彭金华、彭荣华和弟媳周叔身、龙国英的遗照和简介。彭金华、彭荣华两位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,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彭德怀元帅一脉相承,共同书写了彭家满门忠烈的壮丽篇章。
1961 年,彭德怀回乡考察,在故居居住了 34 天。期间,他深入田间地头,与乡亲们促膝长谈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。他关心农业生产,关注农民的温饱问题,为改善农村现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。在那艰难的时期,彭德怀元帅始终心系人民,敢于直言,展现出了一位革命家的担当与胸怀。
故居旁的彭德怀纪念馆,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,生动地展现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。看着那些文物,仿佛能看到彭德怀元帅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身影,感受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。他的那句 “谁敢横刀立马,唯我彭大将军”,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回响,激励着无数后人。
湘中民居里走出的传奇将领 —— 陈赓故居
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,陈赓故居就隐匿在这片宁静的村落中。这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湘中民居,灰墙青瓦,砖木结构,以堂屋和过厅为中轴线,两侧基本对称。1903 年,陈赓大将在这里诞生,并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。
走进故居,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。屋内的陈设简单而朴素,却处处透露出陈赓大将成长的痕迹。在陈赓大将生平馆中,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,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。他出身武将世家,祖父陈翼琼是清末湘军将领,写下 “德循羊祜,源绍吉安” 的家训。陈赓大将深受家风影响,注重德行,勤奋好学。他在革命生涯中,屡立战功,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陈赓大将在战场上表现英勇,多次带领部队突破敌人的重围。在抗日战争中,他率领部队深入敌后,开展游击战争,给日军以沉重打击。解放战争时期,他指挥的战役更是战果辉煌,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陈赓大将不仅作战勇猛,还十分关心战士们的生活。他经常深入基层,与战士们打成一片,了解他们的需求,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。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,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。
故居后山,建有陈赓大将夫妇墓园。2011 年 3 月,大将夫妇骨灰(遗骨)迁回故里,安息在这片苍松翠柏之中。站在墓园前,献上一束鲜花,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家、军事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他的故事和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。
群山环绕中的革命印记 —— 谭政故居
谭政故居位于湘乡市龙洞镇楠香村,一座土木结构的大院在群山环绕中显得格外庄重。门前古老的松柏树,如同忠诚的卫士,守护着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故居。谭政大将就出生在这里,他的革命生涯同样波澜壮阔。
1927 年,谭政加入国民革命军,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。此后,他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,在《八路军军政杂志》上发表诸多重要文章,为指导八路军、新四军开展政治工作、加强军队建设发挥了突出作用。1944 年 4 月,受中共中央委托,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》,系统总结了红军和八路军、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,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解放战争时期,谭政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、东北野战军、第四野战军担任重要职务,参与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,在辽沈、平津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,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1955 年,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。
故居内,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,但每一件陈列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谭政大将的故事。从他早年的生活用具,到他在革命工作中使用过的文件、书籍,都见证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。如今,谭政故居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、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。每年,都有许多人前来瞻仰,汲取精神力量。
从毛主席故居到彭德怀故居,再到陈赓故居和谭政故居,这一路的参谒,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更是一次对革命精神的深刻感悟。毛主席从韶山冲出发,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;彭德怀元帅在战场上横刀立马,为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浴血奋战;陈赓大将以传奇的军事生涯,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;谭政大将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默默耕耘,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,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仰 —— 为人民谋幸福,为民族谋复兴。他们的精神,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。在新时代,我们更应铭记这些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,传承红色基因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。